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平衡预测(电力系统电量平衡)
2024-08-30

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的区别

1、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是两个相关但略有不同的概念,它们与能源供应和消耗之间的关系有关。电力平衡关注短期内电力的供需平衡,而电量平衡关注长期内电能的产生和消耗平衡。我将他们的区别整理了如下表格,方便大家区分对比。

2、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的三个基本要求如下:系统电力平衡:电站的出力(工作容量)必需随时满足系统的负荷要求,即水火电的最大工作容量之和必须等于电力系统的最大负荷。系统电量平衡:任何时段内系统要求的保证供电量E系保应等于水火电站所能提供的保证电量之和。

3、电力缺口和电量缺口是两个有关电力供需不平衡的概念,它们的区别如下: 电力缺口:电力缺口指的是电力系统中实际可用的发电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当电力系统的供应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时,就会出现电力缺口。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发电设备故障、燃料供应问题、高负荷时段等情况下。

4、电力交易更注重价格和供需的匹配,而电量交易更注重电能数量的买卖。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输变电如何数字化转型?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输变电设备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转型。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中,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融合应用,更是对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的关键。

在谈到当前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时, 朗坤智慧副总经理、苏畅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毛旭初 告诉《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现阶段,电力行业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化基础好、系统完备,电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更加关注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应用,以及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双碳目标不断推进,我国正在加速推动能源转型。电网将由辐射型网络向复杂的多源多端网络转变。如何将城市配电网内各种用电设备的海量信息互联,有效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是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配电网数字化升级是新型电力系统顺应能源改革趋势的必然要求。

实现对变电站管理规模的扩大化、管理工具的多样化、管理信息和管理数据的海量化展示,助力变电站多维数据的深度挖掘及智能分析。将生产实际业务无缝融合到平台中,使得对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实现企业智能化、专业化管理。

新型电力系统之虚拟电厂

1、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前瞻性规划中,虚拟电厂被赋予了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角色。它是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巧妙地聚合了分布式能源的宝藏——如太阳能、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旨在优化电力的管理和调度,破解新能源消纳与供需平衡的挑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宏伟蓝图。

2、新型虚拟电厂:绿色转型的未来解决方案 虚拟电厂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破解清洁能源消纳难题的创新手段。通过整合分布式能源(DG)、储能系统、可控制负荷和电动汽车等DER,虚拟电厂形成一个虚拟化的发电厂,以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营。

3、虚拟电厂是一种新型电力管理和调控模式。虚拟电厂这个概念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它并不是指一个实体电厂,而是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分散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负荷控制装置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电力调控和管理系统。

4、虚拟电厂是解决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新策略,浙江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整合了2万家企业的电力资源,形成了一座虚拟的1000万千瓦电站,能灵活调控负荷,实现削峰填谷。这个系统通过协调控制技术,聚合分布式发电装置(DG)、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电力管理平台。

新型电力系统五大特征

1、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推动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以新能源为主体,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碳排放。加强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建设,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优化能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2、多能互补:实现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冷热电气水多能联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这意味着新型电力系统不仅仅是单一的电力供应,而是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补充,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源网荷储高度融合:新型电力系统中,发电侧、输电侧、用电侧和储能侧需要高度融合,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运行。

3、新型电力系统特征 清洁低碳,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生产侧实现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消费侧实现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安全可控,新能源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分布式、微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在控,大电网规模合理、结构坚强,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增强系统韧性、弹性和自愈能力。

4、新型电力系统特征 清洁低碳,形成了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生产侧实现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消费侧实现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安全可控,新能源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分布式、微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在控,大电网的规模合理、结构坚强,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增强系统韧性、弹性和自愈能力。

5、新型电力系统是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新型电力系统基本五大特征是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运行逐渐呈现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

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并网消纳有哪些影响

1、该影响如下:扩大电力辅助服务新主体、丰富电力辅助服务新品种、完善用户分担共享新机制。所谓电力消纳,就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力消化、吸纳。由于电能不方便大规模存储,基本处于“即发即用”状态,即发电厂产生的电力与负荷端消耗的电力需要在整个电力系统内实现实时动态平衡。

2、对电源配套送出工程的影响给予高度关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必要加快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由于新能源机组与配套送出工程建设的不同步可能会阻碍并网消纳,因此要求各地和相关企业重视配套工程的建设,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并网消纳的矛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纳需求。

3、展望未来,南方电网公司预计到2024年底,五省区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增长至68亿千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3%。南方电网公司致力于在2025年实现初步具备“清洁低碳”等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是使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55%,电能消费占比达到35%,助力南方五省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